項目名稱:并址站歸心基線優化方法及其對ITRF實現的影響研究
項目性質:國家自然基金(2019年)
項目主持人簡介:馬下平,西安科技大學測繪學院講師,2011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15年獲得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現在主要從事ITRF中并址站歸心基線解算和GNSS完好性監測方面的研究,旨在解決多類觀測數據在ITRF中的統一平差和多模多星數據的故障監測等問題。現為《測繪科學》、《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期刊》期刊審稿人、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高端論壇-“北斗+高分”分論壇會場秘書。
2016年工作以來,共主持和參與縱向課題9項。其中2019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參與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先后主持陜西省教育廳、北斗實驗室、現代工程測量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空間導航與定位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多家單位研究課題。共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檢索3篇,EI檢索4篇。
項目簡介:國際地球參考框架ITRF是全球最高精度的參考框架。其中并址站歸心基線作為聯系ITRF中各觀測技術的主要約束條件,已成為實現ITRF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現有在站心坐標系和獨立坐標系中分步解算和構建坐標轉換方法難以滿足ITRF對歸心基線精度的需求。本項目基于多類觀測數據,在ITRF中建立多類觀測數據進行整體處理的嚴密平差模型,以消除多類觀測數據之間坐標基準不統一、系統性誤差、精度差異等影響;提出將歸心基線的ITRF坐標作為未知參數 ,構建歸心基線、兩軸偏差等未知參數之間的多種約束條件,實現歸心基線在ITRF中的整體解算,優化分步解算方法和坐標轉換方法;研究GNSS數據處理策略和多種約束條件對歸心基線的影響程度,揭示主要因素(新的歸心基線、并址站分布、歸心基線精度和特定的歸心基線)對ITRF實現的影響規律和特征。可為實現更高精度的歸心基線和ITRF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